1937年的曼德拉。 資料圖片">
  1937年的曼德拉。 資料圖片
  曼德拉穿著部落傳統服飾留影。 資料圖片">
  曼德拉穿著部落傳統服飾留影。 資料圖片
  成長 19181-1944
  “我已經走過了漫漫的自由之路……伴隨著自由而來的責任,使我不敢就此卻步,”曼德拉在其自傳《漫漫自由路》中稱,“我的漫漫自由路還沒有到達終點。”南非當地時間12月5日,曼德拉的旅程戛然而止。
  在他身後,是半個世紀艱苦卓絕鬥爭鍛造的光輝歲月,橫跨了殖民時期、種族隔離年代和新南非。他被稱為非洲英雄、世界總統……包括諾貝爾和平獎在內,他獲得的榮譽超過1000項,他的人生早已成為傳奇。然而,曼德拉說:“我不是一個救世主,而是一個普普通通的人。我之所以能成為一個領導人,實乃特殊的環境使然。”
  在那些輝煌抑或苦難的經歷背後,曼德拉是如何坦誠面對自己,在奮鬥的結果還是未知數時,他如何戰勝恐懼和疑慮,在寬恕他人以及挑戰自我的過程中,他遇到了哪些掙扎和鬥爭?
  從王宮到貧民窟
  “如果我沒有逃跑而是待在家裡的話,現在我可就是一名受人尊敬的酋長了,整天挺著啤酒肚,擁有數不清的牛羊”
  1918年7月18日,曼德拉出生於南非特蘭斯凱省一個名為姆衛佐的小村莊,曼德拉曾稱,那是世界上最偏僻的地方。曼德拉的父親是一名酋長,他非常嚴厲,對孩子從不嬌生慣養。他為人正直,姿態嚴肅,意志堅強。曼德拉曾表示,他繼承了父親的“驕傲的叛逆”和“對公平的固執追求”。
  曼德拉享受著童年的自由。“我並不是一生下來就渴望著自由,因為我生下來就是自由的……只要我聽我父親的話並遵守部落的風俗習慣,人間和天上的律條都不會找我的麻煩。”曼德拉在《漫漫自由路》中稱。
  曼德拉很欣賞南非的早期非洲社會結構和組織:人們在他們的國王和權威人士的開明領導下和睦相處,可以沒有任何障礙地在這個國家自由地、滿懷信心地遷徙。國家無論是從名義上還是從權利上都是我們自己的國家。沒有階級,沒有貧富差別,也沒有人剝削人。所有的人都是自由平等的。曼德拉認為這從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的政治觀的演變。
  9歲時,曼德拉的父親病逝,讓他經歷了幼年最大的悲痛。之後他被泰姆布部落代理攝政王收留。幼年的曼德拉並不十分健談,甚至十分害羞,他有了一些自我意識。在王宮中他目睹攝政王如何處事,學到了領導的方法,在以後的生涯中,他總是遵循在攝政王演示過的原則,努力傾聽參加討論的每一個人的意見,然後才發表自己的意見。
  “曼德拉是一個非常沒有耐心的人,但在政治談判中,他又具有無比的耐心,”曼德拉的傳記作者斯坦格爾認為,“他性格中的這個部分來自於他幼年的經歷,他看到部落首領如何聆聽每一個人的講話。這種方式運用在談判中,給了他影響力和權力,因為他的意見最為神秘,直到最後才發表,並因此最為有力。”
  理查德·斯坦格爾曾是《時代》周刊高級編輯,他參與撰寫曼德拉的傳記,1993年的大部分時間以及1994年選舉期間,他曾對曼德拉進行了75小時的專訪。斯坦格爾指出,曼德拉的父親只是被任命為酋長,並不是世襲酋長。曼德拉並不是酋長的直接繼承人。斯坦格爾認為,可能正因為如此,他就想表現得更像一個君王,他曾說過:“我可以成為一個集大成者,我有某種貴族血統,我能以自己的方式,比君主更像君王。”
  在王宮中,曼德拉每個星期天參加教堂的活動,基督教成為他生命中重要的一部分。在《與自己對話》一書中,曼德拉表示,他從沒有放棄過基督教信仰。曼德拉在王宮附近的一所教會學校就讀,學習英文、班圖語、歷史和地理,開始愛上了非洲歷史。而此時,他並沒有視歐洲殖民者為壓迫者。
  1938年,20歲的曼德拉離開家鄉來到黑爾堡大學學習,曼德拉學習英文、人類學、政治等科目,發展他對跑步和拳擊的愛好。在黑爾堡大學,曼德拉開始自省和反思。有一份成功的職業和可觀的薪金不再是曼德拉的最終目標,他不再滿足於原有的信仰,他發現自己被拉進了政治領域。
  1940年底,攝政王為他選了一位新娘,曼德拉無法接受,當了“逃跑新郎”。“這件事改變了我的人生”,曼德拉後來表示,“如果我沒有逃跑而是待在家裡的話,現在我可就是一名受人尊敬的酋長了,整天挺著啤酒肚,擁有數不清的牛羊。”
  1941年,23歲的曼德拉來到約翰內斯堡,進入一個更大的世界。曼德拉在一家律師事務所從事文書工作,他用微薄的收入在亞歷山大租了個房間,那裡是著名的黑人貧民區,犯罪猖獗、環境髒亂。但曼德拉說,亞歷山大一直是他“心中珍藏的地方”。
  從旁觀者到參與者
  “只有當我開始知道我童年的自由之夢其實是幻想的時候,我才發現,作為一個年輕人,我的自由已經被剝奪”
  離開了泰姆布的王宮,養尊處優的曼德拉突然置身於陌生的環境。斯坦格爾稱,“在約翰內斯堡,他感到自己的尊嚴處處被冒犯,他討厭任何形式的輕蔑,但突然他到哪裡,他的尊嚴都會被冒犯,讓他想與這個世界決鬥,與南非這個世界,與種族隔離決鬥,因為他到哪裡都沒有尊嚴。他痛恨這種情況,他被激怒了。”曼德拉後來在其自傳中也表示:“只有當我開始知道我童年的自由之夢其實是幻想的時候,我才發現,作為一個年輕人,我的自由已經被剝奪,因此,我開始渴望自由。”
  斯坦格爾認為,“促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是由於這樣的事實——他的尊嚴被冒犯,當他來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他的自我認知出現了不一致,他意識到,‘如果我深感憤怒,覺得所有的一切都對我不公平,那麼其他人會如何,那些人會比我更難承受’。”斯坦格爾稱,這觸發了他,並給了他動力。
  1942年冬天,泰姆布攝政王去世,曼德拉參加了葬禮。1943年,曼德拉返回約翰內斯堡,在威特特斯蘭德大學攻讀法學學士,這所大學為曼德拉“打開了一個新世界,一個理想、政治信仰與辯論的世界,一個人們對政治滿腔熱情的世界。”
  曼德拉接觸了後來的很多反種族隔離的戰友,接觸了南非非洲人國民大會(下稱“非國大”)和共產黨,對政治越來越感興趣。1943年,曼德拉參加了亞歷山大非洲人為抗議車票漲價而舉行的抵制公共汽車運動。這次罷工對曼德拉產生了很大影響,他後來說:“我初步告別了觀察者的身份,真正成為一名參與者。”
  很多人認為,黑人社會活動家沃爾特·西蘇魯是曼德拉的政治導師。斯坦格爾稱,當西蘇魯第一次見到曼德拉——覺得他高大魁梧、相貌英俊、肩膀寬得像一艘航母,舉止得體,就像一個國王,西蘇魯認定曼德拉有潛力成為領導人。1944年,在西蘇魯的介紹下,25歲的曼德拉參加了非國大。
  在回憶錄《漫漫自由路》中,他這樣談到自己投身政治運動的原因:
  “當我知道我將在自由解放鬥爭中度過我的一生的時候,我已經記不清是什麼時刻被政治化了,在南非做一個非洲人(即南非土著黑人),意味著他從出生的那一時刻就被(種族隔離制度)打上政治的烙印,不管他知道這個事實與否。”
  6個名字說出曼德拉的一生
  納爾遜·羅利赫拉赫拉·曼德拉為謀求種族平等奉獻終身,被世人稱頌。然而,曼德拉只是他最為外界熟知的一個稱呼。他還有其他幾個名字被傳唱。
  ●羅利赫拉赫拉
  根據納爾遜·曼德拉基金會的說法,羅利赫拉赫拉這一名字是曼德拉出生時由父親葛德拉·曼德拉所起。在南非科薩人使用的語言中,羅利赫拉赫拉是“扯樹枝”的意思,更通俗地說,意為“搗蛋鬼”。
  ●納爾遜
  納爾遜這個名字最早出現在曼德拉小學時期。納爾遜·曼德拉基金會說,母親在曼德拉7歲時把他送至家鄉古努村一所教會小學。上學第一天,教師姆丁加內女士給他起名納爾遜。
  不清楚姆丁加內女士為何給起這一特殊名字。不過,在20世紀20年代的非洲,人們通常會給孩子起英文名以便能讓英國殖民者更容易發音。
  ●馬迪巴
  在南非,曼德拉通常被稱作馬迪巴。這一名字來源於他所屬的滕布部落。19世紀時,一個名叫“馬迪巴”的滕布部落首領統治著南非東南部特蘭斯凱地區。因而,人們稱呼曼德拉為“馬迪巴”是表達對他的鐘愛和尊敬。
  ●塔塔
  曼德拉被視作南非民主之父,因而也被稱作塔塔。這一名字在科薩語中是“父親”的意思。
  ●庫魯
  另外一個表達對曼德拉鐘愛的名字是庫魯,為科薩語“烏巴烏姆庫魯”的簡稱,意為“祖父”,同時也表示“偉大、至高無上、極其重要”的意思。
  ●達利伯漢
  曼德拉16歲時,如其他科薩男孩一樣舉行傳統的成年禮。曼德拉在儀式上被贈名達利伯漢,意為“會議召集者”或“委員會創始人”。按照納爾遜·曼德拉基金會的說法,當使用這一名字問候曼德拉時,正確的表達方法應為“啊!達利伯漢”。
  曼德拉說
  只有當我開始知道我童年的自由之夢其實是幻想的時候,我才發現,作為一個年輕人,我的自由已經被剝奪,因此,我開始渴望自由。
  ———1994年自傳《漫漫自由路》
  說曼德拉
  促使他成為一個偉大的人,是由於這樣的事實———他的尊嚴被冒犯,當他來到一個更大的世界,他的自我認知出現了不一致,他意識到,“如果我深感憤怒,覺得所有的一切都對我不公平,那麼其他人會如何,那些人會比我更難承受”。
  ———參與撰寫曼德拉傳記的理查德·斯坦格爾
  A 08-14版採寫:
  新華社 中新社 南都記者 子衿(除署名外)  (原標題:“在南非做一個黑人意味著從出生就被打上政治烙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pdumitk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