綿竹市突出特色建“幸福美麗新村(社區)文化院壩” □本報記者 蔣松 古琴 餘義勇
  鄧嗣華
  “文化院壩”建設,如何在凸顯地方文化特色中創新?如何做到“接地氣”?12月10日,記者到綿竹市田壩鄉村,看“文化院壩”給新農村居民帶來的精氣神,感受這個“年畫之鄉”的文化自信和創新氣息。
  李芬和她的舞蹈心情
  “現在農民的精神文化追求不亞於城裡人”
  走進土門鎮麓棠村,一眼就看到村中央寬敞的廣場,旁邊“麓棠春曉特色文化院壩”的牌子醒目。
  中午12點,村文化廣播響起。“文藝積極分子”李芬趕來,民族風棉鞋、新潮卷髮,配對民族風大耳環。李芬5年前帶頭在村上成立舞蹈隊,目前已發展到六七十人,編排的“扇子舞”在市裡得過獎。這支舞蹈隊除有村上支持外,李芬還自掏腰包2000多元買了音響。
  有了文化院壩,李芬的舞蹈隊帶起全村跳。一到傍晚,李芬在壩子中間一站,村裡村外的人都圍著跳。“大家跳舞把身體鍛煉好”,“一起跳,有點不愉快也化解了”。
  土門鎮副鎮長雷萬健告訴我們,像李芬這樣的舞蹈隊,鎮上有3支,不僅在鎮里跳,還常“走出去”搞文化演出、歌詠比賽,“現在農民的精神文化追求不亞於城裡人。”
  曾涌和他的年畫心愿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都‘畫’進年畫里”
  文化院壩里,不只是跳舞。在綿竹每一處文化院壩的牆壁和書屋裡,都貼著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主題的傳統年畫。“這樣的年畫讓村民更容易接受。”雷萬健說。
  這批系列年畫的創作者,是綿竹年畫文化企業“四匯齋”。在綿竹劍南老街上,“四匯齋”老闆曾涌在創作室裡帶著畫工們忙碌。年初起,曾涌帶團隊開始創作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年畫,並走上我省大街小巷的公益廣告牌。
  目前,“四匯齋”又開始策劃拍攝系列動畫片“年畫村的故事”,以綿竹年畫村為背景,表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主題,主角叫“綿妹妹”和“竹娃娃”。
  光大綿竹年畫,曾涌有自己的市場思考。除綿竹傳統的木版年畫,“四匯齋”還在年畫的題材和繪畫手法上創新、開發年畫主題的周邊產品,甚至進軍影視業。
  薛志平和他的“管家”心思
  “當‘管家’,也能找到成就感”
  文化院壩,有院有壩,壩子里跳舞活動筋骨,院落休閑看書學文化。綿竹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侯光輝介紹,在農村既有的文化特色基礎上探索“院壩文化”,是綿竹市文化建設的重點。
  不同的文化院壩,有的建兒童之家,有的創新勞務培訓……豐富的“院壩文化”,催生了“文化管家”。
  薛志平就是位“文化管家”。
  沿著山路前行,我們來到九龍鎮清泉村。九龍鎮副鎮長張小麗說,這裡是汶川特大地震後的異地安置點,群眾既有“安居”需求,更有“安心”需求,鎮上把聚居點作為村文化室服務的延伸,打造獨具特色的文化院壩。
  42歲的薛志平是這個文化院壩的“文化管家”。他以前在外打工,文化院壩開張後,回來帶鄉親忙起村裡的文化“大舞臺”。
  在文化院壩廣場公告欄里裝著各種宣傳畫。除文化院壩全年活動外,還有公益電影的影訊。圖書室、室內健身、乒乓球台等文化活動設施都免費開放。這些都要“文化管家”牽頭來做。記者問薛志平為什麼不出去打工掙錢,他說:“這樣也能找到成就感”。
  (原標題:院里看書壩里跳舞“年畫之鄉”精氣神更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ripdumitkv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